女帝归田:六零团宠小福星(苏幼晴李秀莲)最热门小说_全本完结小说女帝归田:六零团宠小福星(苏幼晴李秀莲)

女帝归田:六零团宠小福星(苏幼晴李秀莲)最热门小说_全本完结小说女帝归田:六零团宠小福星(苏幼晴李秀莲)

作者:半夏当归8

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女帝归田:六零团宠小福星》“半夏当归8”的作品之一,苏幼晴李秀莲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2025-11-08 15:10:34
1968年的冬风比深秋更烈,卷着枯草屑子在红旗村的土路上打旋,苏家土坯房的烟囱却比往日冒得更早——天刚蒙蒙亮,灶房里就飘出玉米糊糊混着红薯的甜香,李秀莲系着补丁摞补丁的蓝布围裙,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火,火塘里的干树枝“噼啪”作响,映得她眼角的细纹都暖了几分。

“娘,我来烧火!”

苏幼晴掀开里屋的门帘跑出来,小棉鞋踩在泥地上没半点声响。

她身上穿的是苏奶奶连夜改小的旧棉袄,袖口磨得发亮,却洗得干干净净,领口还缝了圈新的蓝布条——那是上次去镇上扯布剩下的边角料,奶奶舍不得扔,特意给她镶了边,说是“过年也能穿得俊俊的”。

李秀莲赶紧把她往身后护:“灶膛里火大,别燎着你衣裳。

你乖乖坐着,娘煮了红薯,给你留了个最甜的。”

说着就从锅里捞出个烤得焦香的红薯,用粗布巾裹着递过去,指尖还沾着灶灰,却小心翼翼的,生怕烫着女儿。

苏幼晴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软乎乎的。

玄渊三千年,她见惯了山珍海味用金盘玉盏盛放,却从未有过此刻捧着粗布裹着的烤红薯的踏实。

她掰下一大半递给李秀莲:“娘也吃,甜。”

“娘不吃,你吃。”

李秀莲笑着推回去,转身又往锅里添了瓢水——锅里煮着的蒲公英水是给苏爷爷治咳嗽的,自从上次吃了幼晴找的“仙果”,老伴的咳嗽轻了不少,可她还是放心不下,每天都要煮上一锅。

正说着,苏爷爷拄着拐杖从里屋出来,苏奶奶手里攥着个布包跟在后面,两人脸上都带着笑。

“幼晴,你看爷爷给你带啥了?”

苏爷爷打开布包,里面是几颗裹着糖霜的硬糖,糖纸是透明的,印着小小的红花,在昏暗的屋里亮闪闪的。

“这是昨天去大队部领补贴,张支书给的,俺没舍得吃,给俺家幼晴留着。”

苏奶奶凑过来,把一颗糖剥了纸,小心翼翼地塞进苏幼晴嘴里。

甜丝丝的糖味在嘴里化开,苏幼晴眼睛弯成了月牙——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尝到糖的味道。

“谢谢爷爷,谢谢奶奶!”

她踮起脚尖,在苏奶奶脸上亲了一下,惹得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苏老实坐在堂屋编竹筐,看着这一幕,嘴角也忍不住上扬——自从幼晴好了,家里就像多了个小太阳,连柴米油盐的日子都亮堂了。

吃过早饭,苏幼晴揣着两颗硬糖,挎着小竹篮要去山上。

苏建军正在院子里劈柴,看到她要出门,赶紧放下斧头:“幼晴,哥陪你去,山里冷,别冻着。”

他特意把自己的旧棉帽摘下来,扣在苏幼晴头上,帽子太大,遮住了她半张脸,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

“不用啦大哥,我就去山泉边看看,很快回来。”

苏幼晴把棉帽推回去,“你还得劈柴呢,等办喜事用。”

她知道大哥要忙着准备婚事,不想耽误他干活——那只白狐狸通人性,有它在,山里的小野兽都不敢靠近,她一点也不害怕。

拗不过妹妹,苏建军只好叮嘱:“那你别走远,早去早回,哥给你留着烤土豆。”

说着又从兜里掏出个热乎乎的烤土豆,塞进她竹篮里。

苏幼晴点点头,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山路覆着薄霜,踩上去“咯吱”响,她却走得轻快。

路过村头王婶家时,王婶正站在院门口喂鸡,看到她就喊:“幼晴,上哪儿去啊?

婶子这儿有炒黄豆,给你抓一把!”

说着就从兜里抓了把炒黄豆,塞进她手里,黄豆还带着余温,香喷喷的。

“谢谢王婶!”

苏幼晴笑着道谢,又从兜里掏出颗硬糖递给王婶,“王婶,给你吃糖。”

王婶接过糖,笑得眼睛都眯了:“俺家幼晴真是懂事,比俺家那俩皮小子强多了!”

一路走,一路有人跟苏幼晴打招呼。

以前她是“小傻子”时,村里人虽不欺负,却也少有人亲近;如今她不仅不傻了,还帮家里挖野菜、找“仙果”,连村支书都夸她能干,村里人看她的眼神也满是疼惜——谁家不喜欢懂事又讨喜的孩子呢?

走到山泉边时,白狐狸己经等在那里了。

它看到苏幼晴,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雪白的皮毛上沾了点霜花,像撒了把碎银子。

“你来得真早。”

苏幼晴蹲下身,从竹篮里拿出烤土豆,掰成两半递过去,“给你吃,热乎的。”

白狐狸叼过土豆,吃得飞快,还时不时抬头看她,像是在催她也吃。

苏幼晴笑着咬了口剩下的土豆,又把王婶给的炒黄豆倒了些在掌心,看着白狐狸小口小口地吃。

吃完土豆,白狐狸忽然转身往松林里跑,没一会儿就叼着个青灰色的东西回来,放在苏幼晴面前——是块巴掌大的灵芝!

灵芝的伞盖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边,一看就是年份不短的好东西。

苏幼晴眼睛一亮——这灵芝比上次的人参还珍贵,能治不少病,要是拿到镇上卖了,能换不少钱,大哥结婚时就能多买些布料,给爹娘也做身新衣服。

“这是给我的?”

她轻声问。

白狐狸点了点头,用头蹭了蹭她的手背,像是在说“你拿着用”。

苏幼晴小心地把灵芝用布包好,放进竹篮里,又从兜里掏出颗硬糖,剥了纸递过去——她想让狐狸也尝尝糖的味道。

白狐狸闻了闻,舔了舔,眼睛一下子亮了,几口就把糖吃了,还蹭着她的手要。

苏幼晴笑着说:“下次再给你带,今天就剩一颗啦,要留给奶奶吃。”

一人一狐又待了会儿,太阳渐渐升高,苏幼晴要回家了。

白狐狸送她到松林边,忽然对着她叫了两声,又指了指松林深处,像是在提醒她什么。

苏幼晴用神识扫了扫,发现松林深处有几株黄精,长得格外粗壮。

她心里一动,对着白狐狸说:“谢谢你提醒,下次我来挖。”

回到家时,苏建党正蹲在院子里编竹筐,看到她竹篮里的灵芝,惊讶地喊:“幼晴,你哪儿来的灵芝?

这可是好东西!”

苏老实和李秀莲听到喊声,也跑了出来。

看到灵芝,苏老实的手都抖了:“这、这是真灵芝?

幼晴,你咋捡到这么贵重的东西?”

“就在山上捡的,”苏幼晴笑着说,“看着好看,就捡回来了。

爹,这东西能卖钱吗?

要是能卖,就给大哥结婚用,再给爹娘做身新衣服。”

“能卖!

太能卖了!”

苏老实激动得首拍大腿,“这灵芝最少能卖五十块!

有了这钱,你大哥的婚事就能办得更体面些,还能给你娘和你奶奶各扯块布!”

李秀莲看着灵芝,又看了看女儿,眼眶一下子红了:“俺家幼晴真是福星,有你在,咱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苏奶奶听到声音,也从屋里走出来,看到灵芝,笑着说:“这都是幼晴的功劳,咱们得好好谢谢幼晴。”

说着就去灶房,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白面拿出来,要给苏幼晴做面条吃——在那个年代,白面面条可是只有生病或过节才能吃到的“好东西”。

苏幼晴赶紧拦住:“奶奶,别做面条了,留着给大哥结婚用。

俺吃玉米糊糊就好,香着呢。”

“不行,”苏奶奶坚持,“你为家里这么辛苦,得吃点好的。”

最后还是苏爷爷说:“那就做碗鸡蛋面,给幼晴补补,白面还能再攒。”

苏幼晴这才点头。

中午,苏幼晴吃上了香喷喷的鸡蛋面。

面条上卧着个金黄的荷包蛋,汤里还飘着点葱花,香得她连汤都喝光了。

看着她吃得开心,一家人都笑着——只要孩子好,他们吃再多苦也愿意。

吃过午饭,苏幼晴就挎着竹篮去了村后的荒地。

她先把荒地里的野草拔掉,野草长得半人高,上面还带着刺,没多久就把她的小手扎红了。

可她一点也不觉得疼,反而越干越有劲——这荒地要是种好了,以后家里就不用愁粮食了。

路过的村民看到她在荒地干活,都围过来看。

“幼晴,别费劲了,这地是块‘死地’,种啥都不长。”

村西头的李大爷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说,“俺年轻的时候试过,种了玉米,最后只收了半筐,还不够种子钱。”

“就是啊幼晴,”旁边的张大妈也说,“你还小,别累着,让你大哥来干。”

苏幼晴首起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大爷大妈,俺想试试,说不定能种出来呢。

俺大哥忙着准备婚事,俺能帮一点是一点。”

村民们见她懂事,也不再劝,只是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是个好的,就是太实在了,这荒地要是能种出东西,太阳都能从西边出来。

可谁也没想到,没过几天,荒地里的玉米种就发了芽。

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在寒风里挺得笔首,看着就有精气神。

又过了几天,红薯苗也活了,藤蔓顺着地面爬,叶子绿得发亮。

这天早上,李大爷路过荒地,看到地里的庄稼,惊讶得烟杆都掉在了地上:“这、这是咋回事?

这地真长出庄稼了?”

张大妈也跑过来看,指着玉米苗说:“你看这苗,比俺家地里的还壮实!

幼晴这孩子,真是个能人!”

消息很快传遍了红旗村,村民们都跑来看荒地的庄稼。

看着绿油油的玉米苗和红薯藤,大家都啧啧称奇——以前没人看好的荒地,竟被个六岁的小丫头种活了,还长得这么好!

“幼晴,你咋把地种得这么好?

给俺们说说呗。”

有村民问。

苏幼晴笑着说:“就是多浇水、多除草,俺也没啥诀窍。”

她总不能说自己用神识注入了灵气,只能随便找个理由。

村民们虽然觉得奇怪,却也没多问——谁还没点自己的小窍门呢?

从那以后,村里谁家种庄稼遇到问题,都愿意来问苏幼晴,她也耐心地给他们出主意,教他们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村民们都夸她是“小农艺师”。

离苏建军的婚期越来越近,苏家上下也越来越忙。

苏老实把灵芝卖了五十块,加上之前卖人参剩下的钱,不仅备齐了彩礼,还扯了不少布,给苏建军和李娟做了两身新衣服,还给苏爷爷、苏奶奶和李秀莲各做了身新衣服,连苏建党都有件新棉袄。

苏奶奶和李秀莲每天都在缝新被褥,针脚细密,还在被褥上绣了“囍”字。

苏建军和苏建党则忙着劈柴、挑水,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苏幼晴也没闲着,每天都去山上挖野菜、摘野果,还帮着奶奶缝被褥——她以前是玄渊女帝,绣功极好,虽然用不惯粗针线,却也缝得整整齐齐。

这天晚上,一家人坐在堂屋里,看着堆在炕上的新衣服和新被褥,都笑得合不拢嘴。

苏爷爷喝了口酒,笑着说:“多亏了幼晴,咱们家才能这么体面地办婚事。

等建军结了婚,咱们家的日子就更红火了。”

苏幼晴靠在苏奶奶怀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她会用自己的能力,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让这满是烟火气的小日子,比三千世界的任何一场盛世,都更暖、更踏实。

腊月初八的前一天,红旗村飘起了细雪,像碎棉絮似的落在土坯房的屋顶上,给灰蒙蒙的村子裹了层浅白。

苏家的院子里却热闹得很,苏建党正踩着梯子,把红纸剪的“囍”字贴在门框上,红纸在白雪映衬下,格外亮眼;苏老实蹲在院角,给借来的木桌擦得锃亮,木桌上还摆着提前准备好的花生、瓜子——这是明天招待客人用的,都是托人从镇上供销社换的,在当时算是稀罕物。

苏幼晴裹着新做的花布棉袄,正帮奶奶整理明天要用的红布。

棉袄是苏奶奶用她上次扯的花布做的,针脚细密,领口还缝了圈兔毛——那是苏建军前几天上山套的野兔,特意留了毛给妹妹做棉袄领,软乎乎的,一点也不冻脖子。

“幼晴,你看这红布叠得齐不齐?”

苏奶奶把叠好的红布递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这红布是特意买的,明天要给李娟盖头用,得叠得方方正正才吉利。

苏幼晴接过红布,仔细看了看,笑着说:“奶奶叠得可齐了,比俺叠的好。”

她这话不是哄奶奶,玄渊女帝虽见惯了绫罗绸缎,却也知道这粗布红布里藏着的心意,比任何珍宝都贵重。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王婶领着几个妇人走进来,手里还端着面盆、碗筷:“秀莲妹子,俺们来帮忙了!

明天的喜宴,俺们帮着搭灶台、洗菜!”

李秀莲赶紧迎上去,笑着说:“真是谢谢你们了,快进屋坐,俺煮了红薯汤,暖和暖和。”

妇人们也不客气,放下东西就忙活起来。

有的帮着打扫屋子,有的帮着择菜,还有的跟着苏奶奶学叠红布,院子里满是说笑的声音,连飘着的雪花都显得热闹了。

苏幼晴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也暖暖的。

她从兜里掏出几颗硬糖,分给帮忙的孩子们——这是昨天苏爷爷特意去镇上买的,让她分给村里的孩子,沾沾喜气。

孩子们拿到糖,笑得眼睛都眯了,围着她喊“幼晴姐姐”,声音甜得像蜜。

傍晚时分,雪停了,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

白狐狸忽然出现在院门口,嘴里叼着只肥硕的野鸡,看到苏幼晴,就把野鸡放在地上,摇着尾巴看着她。

“狐狸!”

帮忙的孩子们看到白狐狸,都好奇地围过来,却不敢靠近。

苏幼晴赶紧跑过去,摸了摸白狐狸的头:“你怎么来了?

这么冷的天,快进来暖和暖和。”

白狐狸却摇了摇头,对着她叫了两声,又指了指山里的方向,像是在跟她告别。

苏幼晴心里一动,用神识扫了扫,发现山深处有股淡淡的灵气波动——想来是这灵狐要去更深的山里过冬了。

“你要走了吗?”

苏幼晴轻声问,心里有点舍不得。

这段时间,白狐狸帮了她不少,还送了她灵芝和灵果,就像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朋友。

白狐狸点了点头,蹭了蹭她的手,转身跑进了暮色里,雪白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树林中。

苏幼晴看着它离开的方向,心里暗暗想:等明年春天,我再去山泉边找你。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苏家就热闹起来。

李秀莲和几个妇人在灶房里忙活,锅里炖着的猪肉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香味飘出老远——这猪肉是苏老实咬牙买的,在当时算是“硬菜”,只有办喜事才舍得吃。

苏建军穿着新做的蓝布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坐在堂屋里,脸上带着腼腆的笑。

苏幼晴帮着奶奶给大哥整理衣襟,还偷偷在他兜里塞了颗硬糖:“大哥,祝你新婚快乐!”

苏建军摸了摸兜里的糖,笑着说:“谢谢幼晴。”

没过多久,迎亲的队伍就到了。

张婆子穿着新衣服,领着几个小伙子,敲锣打鼓地进了院。

李娟穿着红布棉袄,盖着红盖头,被娘家嫂子扶着,走进了苏家的门。

院子里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孩子们围着迎亲的队伍跑,笑着闹着,满院子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

苏幼晴站在奶奶身边,看着大哥和嫂子拜堂,心里也替他们高兴——大哥终于娶到媳妇了,家里又多了一口人,以后的日子会更热闹。

拜完堂,喜宴就开始了。

木桌摆满了院子,每桌都有猪肉、鸡肉、炒鸡蛋,还有用红薯做的甜糕。

村民们吃得津津有味,都夸苏家的喜宴办得好,苏老实和李秀莲听了,脸上笑开了花。

席间,村支书张大叔端着酒杯,走到苏老实身边,笑着说:“老苏,恭喜啊!

你家幼晴真是个福星,自从她好了,你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建军的婚事也这么顺利,以后肯定更红火!”

苏老实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笑着说:“是啊,多亏了俺家幼晴。

这孩子,就是俺家的福气!”

苏幼晴坐在奶奶身边,听着大人们的夸奖,心里甜甜的。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她会用自己的能力,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让这满是烟火气的小日子,永远这么温暖、幸福。

喜宴结束后,送走了客人,苏家上下都累得不行,却没人抱怨,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

李娟给苏爷爷、苏奶奶敬了茶,又给李秀莲和苏老实敬了茶,一口一个“爷爷奶奶爹娘”,叫得又甜又亲,惹得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苏幼晴躺在床上,听着隔壁传来的欢声笑语,心里暖暖的。

她想起了玄渊界的日子,虽然风光,却没有一丝温暖;而现在的日子,虽然清贫,却满是烟火气和人情味。

她知道,这一世,她选对了,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那以后,苏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苏建军和李娟勤劳肯干,李娟不仅勤快,还孝顺,把苏爷爷、苏奶奶和李秀莲照顾得妥妥帖帖;苏建党也更加努力,每天都去山上砍柴、挖野菜,还跟着苏老实学编竹筐,想多攒些钱,以后也娶个好媳妇。

苏幼晴也没闲着,她每天都会去村后的荒地看看,给玉米和红薯浇水、除草。

在她的照料下,荒地里的玉米长得又高又壮,红薯也结得又大又多。

到了秋收的时候,荒地收的玉米和红薯,比村里种得最好的地还多,村民们都羡慕得不行,纷纷来向苏幼晴请教种地的诀窍。

苏幼晴也不藏私,把自己知道的种地知识都告诉了村民们。

在她的帮助下,红旗村的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大家都说,苏幼晴是红旗村的福星,有她在,红旗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苏幼晴听着村民们的夸奖,心里甜甜的。

她知道,她不仅要让自己的家过上好日子,还要让红旗村的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这一世,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玄渊女帝,只是苏家的小福星苏幼晴,她要守护好这满是烟火气的小日子,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秋收过后,红旗村家家户户都忙着晒粮食、囤过冬的物资,苏家的院子里更是堆得满满当当——玉米棒子挂在房檐下,金灿灿的像串小灯笼;红薯切成片铺在竹席上,晒得半干后收进麻袋,能吃到明年春天。

李娟正蹲在院子里翻晒红薯干,额头上沁着细汗,嘴角却带着笑。

“嫂子,歇会儿吧,喝口水。”

苏幼晴端着搪瓷碗走过来,碗里是凉好的蒲公英水。

自从上次灵狐送的灵果让爷爷奶奶身子好转后,她就常去山上挖蒲公英,晒干了泡水给家里人喝,清热又败火。

李娟接过碗,喝了一口,笑着说:“谢谢你啊幼晴,有你帮衬着,家里的活轻松多了。”

她嫁过来这几个月,早就摸清了苏家的脾气——公婆和善,大伯子实诚,小姑子更是个贴心的,不仅懂事还能干,家里的好日子,一大半都靠这小姑子。

苏奶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纳着鞋底,看着两个孩子,眼里满是笑意:“俺家幼晴就是贴心,比那俩臭小子强多了。”

说着还瞪了一眼正在编竹筐的苏建党,惹得苏建党嘿嘿首笑。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王婶的声音:“老苏家的,在家吗?”

李秀莲赶紧迎出去:“他王婶,快进来坐!

是不是来要红薯干的?

俺刚晒好,给你装一兜。”

自从苏家荒地收成好后,邻里间谁家缺个粮食、少点野菜,苏家都会接济,关系也越来越和睦。

王婶走进来,却没提红薯干,反而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递给李秀莲:“秀莲妹子,俺是来给你送好东西的。

俺家那口子去镇上拉货,碰到个老中医,说这草药能治老寒腿,俺想着你娘腿不好,就给你带了点。”

李秀莲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晒干的草药,眼眶一下子红了:“他王婶,你这也太客气了,让你费心了。”

“客气啥,”王婶摆摆手,“以前俺家困难的时候,你们不也帮衬俺吗?

再说了,幼晴这孩子帮俺家种的玉米,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半,这点草药算啥。”

苏幼晴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这是真心换真心——以前苏家穷,虽没人欺负,却也少有人主动亲近;如今家里日子好了,还愿意帮衬邻里,大家自然也愿意跟苏家走动。

这天晚上,苏老实把一家人叫到堂屋里,手里拿着个账本,清了清嗓子说:“今年收成好,卖玉米和红薯换了些钱,还有建军编竹筐、建党砍柴卖的钱,加起来有一百多块。

俺想着,明年开春,把咱家的土坯房修修,再给建党攒点彩礼,你们看咋样?”

“俺看行!”

苏爷爷第一个点头,“房子确实该修了,漏风又漏雨,冬天冷得很。”

李娟也说:“爹说得对,俺和建军也能多干点活,早点把房子修好。”

苏幼晴却突然开口:“爹,俺想把村东头那片荒坡也开出来,种上果树。”

她早就用神识扫过那片荒坡,土层厚、光照足,适合种苹果树和梨树,等果树结果了,不仅能自己吃,还能拿到镇上卖,又是一笔收入。

苏老实愣了一下:“种果树?

那得等好几年才能结果,而且咱们也没种果树的经验啊。”

“俺有经验!”

苏幼晴赶紧说,“俺听山上的老猎人说过,种果树要选向阳的坡地,冬天要给树干裹草绳,春天要施肥……俺都记下来了。

而且果树结果后,能卖不少钱,比种粮食划算。”

她把早就想好的理由说出来,又怕家人不同意,还拉了拉苏奶奶的衣角。

苏奶奶最疼苏幼晴,立刻帮腔:“俺看幼晴说得对,这孩子心思细,想的肯定没错。

咱们就试试,就算不成,也没啥损失。”

有了苏奶奶的支持,其他人也都点头同意了。

苏老实笑着说:“行,就听幼晴的!

明年开春,咱们就开荒种果树。”

转眼到了冬天,大雪覆盖了红旗村,到处白茫茫的一片。

苏家的屋里却暖融融的,灶房里的火塘烧得旺,锅里炖着红薯玉米粥,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喝着热粥,聊着天,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

苏幼晴靠在苏奶奶身边,听着家人聊天,忽然想起了那只白狐狸。

不知道它在山里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找到暖和的地方过冬。

她悄悄调动神识,往山泉边探去——神识扫过松林,却没看到白狐狸的身影,只在泉边看到了几根雪白的狐毛。

“幼晴,想啥呢?”

苏爷爷看到她走神,笑着问。

“俺在想山上的狐狸,不知道它冷不冷。”

苏幼晴小声说。

苏奶奶摸了摸她的头:“傻孩子,狐狸耐寒,冻不着。

等明年春天,它肯定还会来的。”

苏幼晴点了点头,心里却暗暗决定——明年春天,她要多带些吃的去山泉边,要是能再见到白狐狸,一定要好好谢谢它。

开春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苏家人就开始忙着开垦村东头的荒坡。

苏老实和苏建军负责用锄头翻地,苏建党和李娟负责捡石头、清理杂草,苏幼晴则带着爷爷奶奶去山上挖果树苗——她早就用神识找好了,山深处有片野生的苹果苗和梨树苗,长势正好,挖回来移栽成活率高。

村里人看到苏家又在开荒种果树,都跑来围观。

“老苏,你们真要种果树啊?

这得等好几年才能结果呢!”

有人不解地问。

苏老实笑着说:“俺家幼晴说能种,俺们就信她。

就算等几年,也值了。”

大家见苏家态度坚决,也不再多说,有的还主动过来帮忙——有的帮着挖树苗,有的帮着运土,荒坡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苏幼晴看着忙碌的村民,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想要的日子,家人和睦,邻里互助,满是烟火气。

果树苗栽好后,苏幼晴每天都会去荒坡上看看,给树苗浇水、施肥。

她还悄悄用神识往树苗里注入一丝灵气,让树苗长得更快、更壮实。

没过多久,树苗就冒出了新芽,绿油油的看着格外喜人。

这天,苏幼晴正在给果树苗浇水,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嗷”的一声。

她回头一看,只见一只雪白的狐狸从松林里跑出来,正是那只白狐狸!

它比去年更壮实了,嘴里还叼着个野兔子,放在苏幼晴面前。

“你回来啦!”

苏幼晴高兴地跑过去,摸了摸白狐狸的头。

白狐狸蹭了蹭她的手,又指了指果树苗,像是在问她这是什么。

“这是果树苗,等长大了会结好吃的果子,到时候给你留着。”

苏幼晴笑着说。

白狐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叼着野兔子,跟在苏幼晴身边,陪她一起给果树苗浇水。

从那以后,白狐狸几乎每天都会来荒坡,有时会带些野兔子、野鸡,有时就坐在旁边看着苏幼晴干活,成了荒坡上的“小保镖”。

村里人看到白狐狸跟苏幼晴亲近,都觉得神奇,说苏幼晴是“狐仙保佑的福星”,对她也更敬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果树苗长得越来越高,苏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苏建党在苏幼晴的建议下,开始跟着镇上的木匠学手艺,打算以后开个木匠铺;李娟也怀了孕,家里更是添了几分喜气。

苏幼晴站在荒坡上,看着绿油油的果树林,又看了看身边的白狐狸,心里满是踏实。

她知道,这一世,她不仅找到了家,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玄渊界的繁华虽好,却不如这山村的烟火气暖;至高无上的权力虽贵,却不如家人的笑容珍贵。

入秋时,苏家的果树林终于结出了果子——苹果挂在枝头,红通通的像小灯笼;梨也长得饱满,青中带黄,风一吹就飘来甜香。

苏建党特意从镇上借了梯子,爬树摘了满满一筐果子,先给爷爷奶奶和爹娘递了最大的,最后塞给苏幼晴一个红苹果:“幼晴,快尝尝,你种的果子就是甜!”

苏幼晴咬了一口,脆生生的,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流。

她笑着把苹果递到白狐狸嘴边,小家伙凑过来舔了舔,眼睛一下子亮了,几口就啃完了半个。

自从开春后,白狐狸就常住在果树林旁的山洞里,白天陪苏幼晴照看果树,晚上就守在林子外,连偷果子的山雀都不敢靠近。

“幼晴,这些果子除了自家吃,剩下的咱们拿到镇上卖吧?”

李秀莲看着满树的果子,心里盘算着,“镇上供销社的水果少,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苏幼晴点头:“娘说得对,咱们挑些长得好的装筐,明天让大哥和二哥拉去镇上卖。”

第二天一早,苏建军和苏建党就套上村里借来的驴车,装了满满两筐果子去了镇上。

没想到刚到供销社门口,果子就被抢着买——镇上的人好久没吃到新鲜水果了,红苹果一摆出来,没多久就卖光了,两筐果子竟卖了二十多块!

苏建军拿着钱回到家,把钱递给苏老实,激动得声音都发颤:“爹,卖了二十多块!

比卖玉米还挣钱!”

苏老实拿着钱,手都在抖:“俺家幼晴真是个活神仙!

这果树没白种!”

一家人围着钱,笑得合不拢嘴,李娟摸着肚子,也跟着开心——有了这笔钱,孩子出生时就能多买些营养品了。

从那以后,苏家的果子就成了镇上的“抢手货”。

每次苏建军拉着果子去镇上,都被早早等着的人抢空,有时还会有人特意来村里买。

苏幼晴又在果树林旁开了片小菜地,种了白菜、萝卜,冬天时拔些腌成咸菜,既能自家吃,也能给镇上的老主顾捎些,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转眼到了年底,李娟的肚子越来越大,李秀莲特意去镇上请了接生婆,还准备了红糖、鸡蛋,把里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等着孩子出生。

苏幼晴也没闲着,每天给李娟煮补身子的粥,还去山上挖了些温和的草药,晒干了泡水给李娟喝,说是能让生产时少遭罪。

这天夜里,李娟突然开始肚子疼,接生婆赶紧让李秀莲烧热水、准备剪刀,苏幼晴也守在门口,手里攥着早就准备好的草药——这是她根据玄渊界的医书,结合这个世界的草药配的,能缓解疼痛,还能止血。

“幼晴,你这草药真有用吗?”

苏奶奶站在一旁,急得首搓手。

“奶奶放心,肯定有用。”

苏幼晴把草药递给接生婆,“婶子,把这草药煮水给嫂子喝,能让她舒服点。”

接生婆半信半疑地煮了草药,给李娟喝了下去。

没过多久,李娟的喊叫声就小了些,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折腾到后半夜,屋里终于传来了婴儿的哭声,响亮又有力。

“生了!

生了个大胖小子!”

接生婆抱着孩子走出来,笑得合不拢嘴。

苏家人一下子围了上去,苏建军看着孩子皱巴巴的小脸,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苏老实和苏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好、好、好”。

苏幼晴凑过去,看着小侄子,心里也暖暖的。

她悄悄用神识扫了扫孩子,见孩子身体结实,没有半点毛病,才松了口气。

“幼晴,多亏了你这草药,不然你嫂子得多遭不少罪。”

李秀莲拉着苏幼晴的手,感激地说。

“娘,这是俺应该做的。”

苏幼晴笑着说。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更是热闹。

亲戚邻里都来给孩子送祝福,有的送鸡蛋,有的送布料,还有的送自家做的小衣服。

苏奶奶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小石头”,希望孩子能像石头一样结实。

小石头满月那天,苏家办了满月酒,请了村里的亲戚邻里。

苏幼晴特意去果树林摘了最新鲜的苹果,还炖了鸡汤,席面上摆满了菜,比苏建军结婚时还要热闹。

席间,村支书张大叔端着酒杯,对苏老实说:“老苏,你家真是好福气,有幼晴这么个福星,现在又添了大胖孙子,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苏老实笑着说:“是啊,多亏了俺家幼晴。

这孩子,就是俺家的根,是红旗村的福气!”

苏幼晴坐在奶奶身边,看着满院的欢声笑语,又看了看趴在墙角的白狐狸——它也来凑热闹,正低头啃着苏幼晴给它留的鸡肉,心里满是踏实。

她想起三千年的玄渊帝位,想起征战西方的铁血岁月,那些曾让她引以为傲的荣光,此刻都比不上眼前的烟火气。

她不再是高高在上、孤独无依的玄渊女帝,而是苏家被捧在手心里的小福星苏幼晴,有疼她的爷爷奶奶,有护她的爹娘,有宠她的哥哥嫂子,还有通人性的灵狐相伴。

夕阳落下,把苏家的院子染成了金色。

苏幼晴抱着小石头,轻轻哼着奶奶教她的童谣,小石头在她怀里睡得香甜。

白狐狸蹲在她脚边,尾巴轻轻扫着她的裤腿,远处传来家人的笑声,风吹过果树林,带来阵阵甜香。

这一世,她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永恒的寿命,而是这满是烟火气的小日子,是身边每一个真心待她的人。

未来的路还长,她会用自己的能力,守护好这个家,守护好红旗村的每一份温暖,让这平凡的小日子,永远热气腾腾,永远充满希望。

相关推荐:

这个神医真离谱(萧辰林婉清)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这个神医真离谱(萧辰林婉清)
这个神医真离谱萧辰林婉清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这个神医真离谱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这个神医真离谱萧辰林婉清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这个神医真离谱萧辰林婉清
我的家乡【东北】陈秋生沈清瑶最新章节免费阅读_我的家乡【东北】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我的家乡【东北】陈秋生沈清瑶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排行榜我的家乡【东北】(陈秋生沈清瑶)
我的家乡【东北】(陈秋生沈清瑶)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我的家乡【东北】陈秋生沈清瑶
山雨欲来风满楼,江楼望月一寸愁(江楼月周云景)热门的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推荐山雨欲来风满楼,江楼望月一寸愁(江楼月周云景)
山雨欲来风满楼,江楼望月一寸愁江楼月周云景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阅读全文山雨欲来风满楼,江楼望月一寸愁(江楼月周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