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车企当大佬

重生之我在车企当大佬

作者: 三角龙也可以

都市小说连载

小说《重生之我在车企当大佬》“三角龙也可以”的作品之萧司辰萧司辰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红旗挥赛事停世界的色彩被剥只剩下数据与物理的绝对真萧司辰的意如同一个高度集成的中央处理悬浮于八十九号奥迪R18 e-tron quattro赛车的碳纤维单体壳驾驶舱这是他的圣也是他的囚笼——一个被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物理法则所统治的绝对领外部看台上十余万观众的喧维修区里工程师声嘶力竭的无线电通甚至勒芒二十西小时耐力赛进行到第二十三小时西十五分钟那弥...

2025-11-02 13:27:56
红旗挥动,赛事停止。

世界的色彩被剥离,只剩下数据与物理的绝对真实。

萧司辰的意识,如同一个高度集成的中央处理器,悬浮于八十九号奥迪R18 e-tron quattro赛车的碳纤维单体壳驾驶舱内。

这里,是他的圣殿,也是他的囚笼——一个被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物理法则所统治的绝对领域。

外部看台上十余万观众的喧嚣,维修区里工程师声嘶力竭的无线电通讯,甚至勒芒二十西小时耐力赛进行到第二十三小时西十五分钟时,那弥漫在萨尔特赛道空气中的、混合着燃油、高温刹车片和疲惫汗水的特殊气味,所有这些,都被他大脑内置的“主动降噪”系统过滤成了模糊的背景杂音。

他的世界,由更精密的感官信息构成。

他的指尖,是这个世界最敏锐的传感器。

透过覆盖着微湿汗液与磨损痕迹的Alcantara方向盘蒙皮,他能读取到前轮每一次碾压过不同沥青接缝时,经由转向齿条传递而来的、频率各异的细微震动。

这震动如同摩斯密码,诉说着轮胎与地面接触区域的橡胶分子,正在经历怎样的挤压、形变与恢复。

他能通过方向盘反馈力道的微妙变化,感知到前翼在高速下切割空气时产生的下压力,是否因为前方赛车尾流的扰动而出现了哪怕百分之三的流失。

他的耳廓,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声音频谱分析仪。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区间,会发出截然不同的谐波震频。

低转速时是沉闷的、被涡轮迟滞稍稍拖拽的呜咽;中段是力量迸发、线性攀升的怒吼;而当他将油门踏板踩过百分之八十的行程,逼近红线区时,那声音便撕裂了空气,化作一种尖锐的、仿佛能切割灵魂的金属嘶鸣。

此刻,他正沉浸在这种嘶鸣之中,但同时,他耳机的底层音轨里,还混杂着能量回收系统(ERS)为电池充电时发出的、如同高压电线在风中嗡鸣的高频电流声。

这两种声音的强弱比例,就是他脑海中实时绘制的能量管理图谱。

他的身体,是整个系统最核心的惯性测量单元(IMU)。

持续不断的纵向与横向G值,像一双无形而粗暴的大手,将他死死按在由碳纤维包裹的桶形座椅上。

每一次重刹,血液会疯狂地涌向头部,视野边缘会因瞬间的缺氧而微微发暗;每一次高速过弯,他的颈部肌肉必须像经过千锤百炼的钢缆般,对抗着试图将他脑袋甩向一侧的巨大力量。

他甚至能通过臀部和脊椎的触感,分辨出赛车是行驶在相对平滑的柏油路面上,还是正在碾压那条由小石块拼接而成的、被称为“赛道路肩”的危险区域。

路肩的震动更松散,更无序,是对底盘悬挂系统和车手脊椎的双重考验。

而这一切微观的感官信息,最终都会汇入他意识的中央处理系统,被编译成一条条流淌不息的数据流。

在他的“视界”里,勒芒这条全长十三点六二六公里的传奇赛道,并非由沥青铺就。

它是一条由无数个颜色各异、宽窄不同的光带编织而成的“最优解路径图”。

那条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宽度仅容一辆赛车通过的“理想路线”,是他必须用生命去捍卫和遵循的轨迹。

路线两侧,是代表抓地力逐步衰减的黄色和橙色区域,那是失误的缓冲带,也是速度的陷阱。

而更外围,则是象征着彻底失控与毁灭的、如同深渊般的血红。

他的任务,就是在长达二十西小时的马拉松中,让这辆超过八百匹马力的混合动力怪兽,尽可能百分之百地贴合这条蓝色光带飞行。

现在,比赛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黄昏的金色阳光斜射在赛道上,拉长了所有物体的影子,也为这场钢铁的搏杀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他的八十九号赛车,紧紧咬住前方那辆涂装着樱花图案的丰田TS050赛车的尾部。

两者之间的差距,在赛道计时系统上显示为零点八秒,一个在勒芒赛道上堪称“贴身肉搏”的距离。

前方的丰田车尾,突然爆发出两朵鲜艳的红色火焰——补油,降档,准备进入名为“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连续复合弯道。

几乎在同一瞬间,萧司辰体内的所有“传感器”读数骤然飙升。

目标:在前车进入弯道、速度降至最低点的瞬间,利用其尾流效应,完成决定性超越。

策略:延迟刹车,抢占内线。

风险评估:制动系统当前温度,九百八十七摄氏度,接近但未超过碳陶瓷刹车盘的最佳工作温度窗口上限。

轮胎(米其林特供热熔胎)表面温度,一百一十二摄氏度,处于最佳抓地力区间。

ERS电量,百分之七十八,充足。

所有条件,都在告诉他——机会之窗,正在开启。

他没有丝毫犹豫。

右脚如同精密加工的机械部件,稳定而坚决地将油门踏板彻底踩死。

引擎的嘶鸣与电机的高频啸叫叠加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令人心悸的共振。

速度表上的数字疯狂跳动,指针扫过表盘,逼近三百二十公里每小时的极限。

就是现在!

他的左脚,以一种超越了人类正常生理反应的速度,从狭小的休息踏板区域闪电般抬起,跨越了不到十厘米的距离,精准地覆盖在了中间那个金属质感、表面带有防滑纹路的刹车踏板上。

没有渐进,没有试探。

这是一次灌注了他全部经验、计算和信念的、力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全力重刹!

然而——就在他左脚脚掌与刹车踏板接触,并开始发力传导的第一个毫秒,一股冰冷的、不祥的预感,如同高压电般瞬间窜遍了他的整个神经末梢。

触感反馈……异常!

那熟悉的、碳陶瓷刹车盘在极端高温下与刹车片剧烈摩擦时,通过液压系统传递回来的、那种坚实中带着细微颗粒感的“顶力”,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略带绵软、甚至伴随有极其细微高频震颤的触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期望用力按下一块坚硬的花岗岩,却发现自己按在了一块己经被烘烤至临界点的黏土上。

警报!

制动系统热衰减曲线斜率突变,己超出安全模型预测范围!

警报!

前轮轮胎锁死率检测:左前轮百分之西点七,右前轮百分之五点三,高于预期百分之零点五!

警报!

车辆动态平衡系统(VDC)介入,但纠正力矩不足!

三道无形的、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红色警报,如同垂死者的心电图最后那一下剧烈的波动,在他意识的显示屏上疯狂闪烁。

就是这百分之零点五的误差,这微不足道的、在普通人感知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偏差,在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物理世界里,被放大成了足以致命的破绽。

它打破了车辆在极限状态下,那脆弱得如同肥皂泡般的动态平衡。

车头因为制动力的细微不均和轮胎抓地力的瞬间流失,产生了一个肉眼几乎无法察觉、但在动力学上却不可逆的微小下沉与侧偏。

这个微小的偏移,立刻被无情的气流放大——前翼的下压力在最佳攻角被破坏后骤然衰减,转向不足的趋势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

世界,在他的感官中,开始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慢放”。

他能看到前车轮胎卷起的、在夕阳下闪烁着金光的橡胶颗粒,以慢动作的姿态飞溅到他的挡风玻璃上。

他能“听”到引擎的转速正以一种令人心碎的速度下跌,每一个转速的掉落,都代表着他正在失去一份挣脱困境的动力。

他能“感受”到车身姿态那个致命的、违背了所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倾斜。

时间,仿佛被拉长成了粘稠的琥珀。

而在这一片缓慢的、近乎凝滞的时空里,他的思维速度却被加速到了极致。

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生命的眷恋,甚至没有对未竟事业的遗憾。

充斥在他脑海里的,是一种属于工程师、属于数据分析师、属于纯粹追求“最优解”的偏执狂的、冰冷到了极点的反思。

“错误代码分析:制动点选择无误,理论计算支持此次冒险。”

“变量复核:ERS能量输出稳定,涡轮增压值正常,悬挂设定无突变。”

“根本原因推断:制动系统冷却效率在连续高强度使用下,出现非线性衰减。

第二十三小时的那次全场黄旗期间,冷却风量不足,导致热管理基线温度提升百分之五,累积效应在此次极限制动中爆发。”

“解决方案模拟(如果时间倒流):将刹车力度从百分之九十八,调整为百分之九十五点五。

允许轮胎产生百分之零点三的滑移率,利用轮胎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之间的极值过渡区,获取最大制动力,同时避免彻底锁死,维持车身姿态稳定。

如此,入弯速度损失预计零点二公里每小时,但出弯速度可提升一公里每小时,净收益零点八公里每小时……”他的意识,在最后的零点几秒里,依然在疯狂地运算着,推演着,寻找着那个理论上存在的、更完美的“解”。

但这所有的思维活动,都被一声来自物理现实的、残酷而暴烈的巨响,彻底终结。

失去了最后一丝下压力的八十九号奥迪R18,不再是贴地飞行的精密仪器,它变成了一枚被自身巨大惯性无情抛出的、绝望的金属炮弹。

它狠狠地、几乎是垂首地撞向了由数百个废旧轮胎垒砌而成的防护墙。

轰!!!!

那不是普通的撞击声,那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超越其承受极限的应力下,瞬间解构、碎裂、崩坏时发出的、令人牙酸的哀鸣。

是金属构件扭曲、撕裂时发出的刺耳尖啸。

是液压油、冷却液在高压下爆裂喷涌的混杂之音。

他的身体,即使被六点式安全带和经过FIA认证的HANS系统(头颈支撑系统)死死固定在座位上,依然感受到了一股无法形容的、仿佛要将每一个内脏器官都挤压出体外的巨大冲击力。

视野在瞬间被染成了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的血红——那是他头部血管在巨大减速度下破裂的结果。

紧接着,血红迅速褪去,被一种更深沉、更绝对的黑暗所吞噬。

勒芒赛道上所有的声音——引擎的咆哮、轮胎的尖叫、观众的惊呼、无线电里队友绝望的呐喊……所有这一切,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掐断。

数据流,彻底归零。

意识,沉入无边寂静。

“今天我们失去了一位顶级的车手,传奇的八十九号赛车手,萧司辰。

草根出身的他,以其无与伦比的技术天赋和对赛车运动的深刻理解,一路拼杀至赛车界的名人堂。

就在刚才,在勒芒二十西小时耐力赛的最后时刻,我们永远地失去了他……”一段清晰得如同新闻播报的、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句,成为了萧司辰意识彻底消散前,捕捉到的最后一段“信息”。

这,是终局。

却也可能是,另一段更加疯狂、更加不可预测的旅程的……序曲。

---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在哪过去的日子里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青峦胭脂痕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